SERVICE PHONE

400-123-4657
  •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富联动态 > 行业资讯

如何评价印度尼西亚?这个南海国家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发布时间:2023-09-27 点击量:148

如果单从纸面上看,印尼几乎是一个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总量大约2.5亿、仅次于中印美,位居全球第四;陆地面积190万平方公里,尽管只位列全球第15,不过海洋国土面积让人眼红——尽管这个领域,国际上没有权威的排名,但可做比较的是,中国这种拥有1.8万千米海岸线的世界级地缘大国,其所主张的海洋国土面积也才300万平方公里——这还是包括所有争议海域,而印尼这方面的数据,却高达316.6万!


尚算不错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马六甲海峡这个世界航运枢纽的优越区位,靠着这份本钱,看上去印尼完全有资格成为一个准世界级大国。

但现实并非如此:经济层面,印尼年GDP刚刚跨越万亿美元大关,仅排在全球第十六位。

政治地位更是难以出手。中俄美这些世界级玩家自不必说,印度、巴西这样的准大国,也比印尼高了好几个档次。甚至,即便是在作为小国联合体的东盟内部,印尼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根本不足以充当东南亚小伙伴们的带头大哥。

为何看上去有准大国体的印尼,现实中却只能在二三流间厮混呢?云石君从地缘角度来做个分析。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国由1.7万个岛屿组成。

群岛国家的一个天然好处,就是有着大量的海岸线与港口——这是海洋时代对外交流的基本条件;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由于岛屿太多,印尼的国家地缘结构也不可避免的显得支离破碎。

海洋的天然地缘阻断功能,高度限制了各岛之间的有效交流,具体到经济层面,各岛自成一体,国内经济整合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群岛国家都有这个麻烦。比如日本,同样由群岛组成,不过它的国内经济整合就十分不错。

可是日本之所以可以做到,有其特殊的条件:日本本土虽然被分隔为四大岛屿(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但是整体地缘结构还是比较紧凑的,而且各岛间的间隔都非常之小(像阻断四国岛与本州岛的濑户内海,最狭窄处只有仅仅10公里宽,而九州岛与本州岛之间的关门海峡,最近处甚至连1000米都不到)。这种距离,比一般河流也宽不了多少,所以即便是在农耕时代,都不能有效阻断各岛间的交流,而以今日工业文明发展水平,影响更是被压缩到极致。随便一座跨海大桥,就能够将各岛轻易的连接为一体。

不过印尼不一样。印尼国土呈带状结构,东西跨度极长,两边端头仅直线距离就长达5000多千米,而构成国家陆地主体的五大主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苏拉威西、西巴布亚,除苏门答腊与爪哇间相隔较近,其余各主岛间的距离都在数百公里,甚至1000公里以上。

海上距离的遥远,使得各岛间不可能通过桥梁等陆上基础设施直接陆上连接,而只能靠海空运输方式交流。

空运当然相对便捷,不过耗费太高,只适合那些高价值物品的运输;海运倒是运量够大,成本爷相对低廉,可航速以及装卸货物的耗时也未免太长了些。这种客观缺陷导致印尼始终不能打造出一套规模化的经济产业集群,更无法营造出一套完整高效的国内经济体系。

同时,由于国土形状极其散乱和不规整,国土呈现带状的印尼,它的边缘地区与中部核心区的距离太过遥远——像苏门答腊西部与爪哇,即便能通过公路、铁路相连接,这距离也依然太远了点,交流的频次和有效性受到严重制约。至于其它零散分布于海上的主岛,跟本部核心区——爪哇的交流更是极其不便。

除了地缘结构的先天凌乱,印尼的陆域环境也很不怎么样。除了爪哇这个核心主岛算得上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剩下的四个主岛大都是山林密布,尤其是西巴布亚,其岛上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山雨林。

低地平原是大规模发展工农业的一个重要条件。需要大量的低地平原,虽然印尼这个国家陆地总面积算不上小,不过符合条件的低地平原其实并不太多,而且这些宝贵的低地平原,还都杂七杂八的散落分布于数千小岛之上。

现代工业体系的集群化特征,意味着印尼这些支离破碎的小平原,压根就不符合于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要求,唯一一个拥有大体量低地平原的核心主岛爪哇,其总面积不过区区13万平方公里,如此规模,压根不能够支撑有着两亿五千万人口的印尼进入现代化。

而气候条件,也对印尼的现代化进程形成制约。印尼地处赤道,全境高温多雨,这对农作物生长来说也许是个福音,但对现代工业的负面影响却比较大。

高温环境下,人类的体力、脑力劳动效率,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严重影响——东南亚,尤其是南岛地区,之所以在农耕时代始终没有孕育出发达文明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然,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空调等降温机器普及,脑力劳动者的困扰得到有效纾解。

但是脑力劳动的需求终究是有限的。对新加坡这种几百万人口的小国而言,它们倒是可以走高逼格路线,把国民全部塞进有冷气的写字楼。可印尼这类拥有2.5亿人口的大国,不管它是想现代化,还是原地踏步,体力劳动注定是绝大部分人的仅有选择。

而雨季也同样对现代化形成困扰——每年三个月的雨季,严重妨碍了交通运输、影响室外劳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劳动者的日常上下班通勤。这些影响都会代入到生产成本,反映在商品价格上,对印尼工业制造的竞争力形成掣肘。

地缘条件的各种不利,以及气候条件的不适宜,使印尼纸面上的不俗地缘实力,在实际中大打折扣,导致它空有准大国的本钱,不过经济却一直在二三流间浮沉。

不仅是经济,地缘结构的糟糕,还给政治带来隐患,使它天然存在分裂的风险。

其实,近代荷兰殖民者进入之前,印尼历史上从未形成过完整的国家。


只是近代以来,凭着工业的强力加持,印尼群岛各地缘板块的地缘距离被相对拉近,这些支离破碎的岛屿,才有了政治上整合到一起的可能。

但是,工业文明的力量终究还是有局限的。以当代工业文明发展水平,把印尼一万七千各小岛政治整合,还勉强可以做到,不过要将各岛间的地缘距离,拉近到经济上高度融合的地步,那还是力不从心的。换句话说,各地缘板块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各自利益,造成隔阂与冲突。当国家太平无事之时,这种内耗还仅仅只是体现在政治效率下降;但当国家经济出现麻烦,或者有外来势力强势介入,这种地域矛盾就有可能升级,进而威胁到国家的完整统一。

而军事上,这种带状且相互间相对独立的散乱地缘结构,不仅加剧了印尼内部矛盾激化的隐患,而意味着,一旦印尼面临外部大规模入侵,很难聚合实力,存在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正凭着看上去不错家底,印尼总有崛起为准世界大国——至少是区域大国的期盼。、可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却严重的削弱了印尼庞大体量的现实价值。故而印度尼西亚多年以来,一直在大国幻梦与二三流国家的现实中郁闷的辗转徘徊!

当然,印尼对此是不甘心的,也想了许多方法,意图弥补这种天然的地缘缺陷。那么,印尼就有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又对它,以及东南亚、南海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1节——印尼之第一部分。喜欢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读者,可订阅微信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文章。

去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资源自己找,大部分视频网站已屏蔽。)


《杀戮演绎》是由约书亚·奥本海默执导的一部纪录片,于2012年11月8日在丹麦上映。

该片通过刽子手的角度记录了1965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场政治大屠杀。

中文名

杀戮演绎

外文名

The Act of Killing

其它译名

我是杀人魔王

制片地区

丹麦、挪威、英国

导演

约书亚·奥本海默

类型

纪录片

片长

115分钟、159分钟(导演剪辑版)

上映时间

2012年11月8日(丹麦)

对白语言

印尼语、英语

越南是猴子的话,印尼就是爬行类,称为一个国家极为勉强

热带国家在工业前富庶无比,巴巴多斯牙买加就比整个北美产值大的多,英国管理成本太高让他们独立

绿教国家,数次屠华。一言不合,沙里亚法。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