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公布!我的天呐......
来源:综合自香港传真 、大公网
在香港,“有瓦遮头”是奋斗目标,“三面下床”是终极梦想。经常有香港朋友到了内地后感叹啥都大了一圈,双向八车道、大学里的接驳坐十几分钟景色都不重样、动辄百平的住房面积......
都说香港地少人多,其实香港的地不少,只是还有好多块儿没开发,其中一些被称作“郊野公园”。郊野公园的确很美,跟市区的拥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香港,每个人的人均郊野面积达到了105平方米,全世界都难再找到一个地方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待遇;同时,香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积之狭,也是全球难觅对手。
11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报告——《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中,香港人口数目为733.6万人(据查询,截至2017年年中的临时数据为738.9万人),其中711.6万人为常住居民,21.9万人为流动居民。
居住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天水围,每平方公里生活着66607人。
今天咱们别的数据先不看,就看香港的住房情况是啥样。报告显示,香港家庭住户的人均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为:
15平方米
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内地的4成,新加坡的1/2。
家庭成员数量的不同,同样决定了香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如果是一人家庭,那么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能达到32平米,如果是居屋住户,这个数据高达41平米(但是好孤单)。
二人家庭,人均面积中位数为18.5平米;
三人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是13.3平米;
四人家庭:11.0平米;
五人家庭:10.4平米;
六人家庭:9.0平米。
如果是六人(或以上)家庭的公屋住户,那么人均面积最低,只有7.2平米。
八成家庭居住面积不足70平米
报告显示,在2016年,82.2%的家庭住户面积在20平米至70平米之间。53.5%的公屋家庭住户面积在20只40平米之间。
同样,如果是私人楼宇,则情况要好得多:60.1%的私人楼宇家庭住户面积在40平米至70平米间。
40平米住3人的蜗居
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屋宇总单位数由2006年的223万伙,增至2016年的253万伙,增幅约30万伙。
屋宇增加的同时,每户住客数却变化不大,每千个屋宇单位的平均住客数目为2,904人。
以家庭为单位,香港住户的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为430尺(40平方米),相当于平均40平米的住所容纳3个人。
住房逼仄租金高企
数据显示,2016租住私人住宅单位的家庭住户,所付出的租金中位数冠绝所有类型的住房家庭,达到10000元。而11年前,这个数据仅是5500元。
不过在公屋的家庭所担负的租金中位数仅1500元,11年前也才1390元,没怎么变过。
有117万家庭目前居于租住房屋(包括公屋),由2011年的43.9%,增至2016年的46.8%。
租住公屋的住户略为下跌,由2006年的31%下跌至2016年的30.4%。
租住阁仔及床位的住户,过去10年下跌3/4,由21,699伙下跌至5,269伙。
租住自置物业的家庭住户由2011年占52%,减至2016年的48.5%,当中不到35%家庭仍要偿还按揭供款,比例较五年前下降5个百分点。
美国物业顾问机构Demographia2017年的调查显示,香港连续7年蝉联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
香港有多少自置居所家庭按揭供房?
数据显示,住在自置居所的香港家庭,有按揭供款或借贷还款情况的比例为34.3%,而65.7%的家庭并没有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
其中,存在按揭供款或借贷还款情况的住户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中位数为10500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最低收入的10%的群体,每个月27.8%的收入用在了租金上,如果是还贷,则占据这一群体61.5%的收入。
而最高收入的10%住户在租金或按揭上付出的金钱,只占他们每个月收入的16.7%或者13.3%。
一个城市再繁华,也有我们看不到的落寞。愿每一个人都能住得其所,居者有其屋。
看完香港的住房情况,你有啥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点击关键词查看片区内容:
龙华 龙岗 大运 布吉 罗湖 南山 坪山 宝安 沙井 坂田 西丽 平湖 光明 东莞 中山 粤港澳大湾区
近期爆款文章:
一口气看完1980-2017深圳37年房价史,你已错过几十次暴富机会,最高涨幅竟有43倍……
布吉要上天了!680米布吉塔规划图曝光!布吉老街将变身超级城市中心?
巴曙松:中国未来就看这3大城市群+6大城市!香港和广州都在环深圳城市
施永青最新发声:香港没什么优势了!投资我首选深圳,最看好南山
深度好文:
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核心:不是泡沫和货币,而是供需错配!
为什么深圳合并不了东莞和惠州?(深度好文)
惊天大预言:2030年深圳GDP总量将达5.8万亿人民币!广州5.2万亿,香港3.2万亿!
顾洪波:在二三线城市赚的钱,还是要往一线城市转移!龙华豪宅化是巨大机会!
欢迎关注深圳极具思想力地产新媒体深圳淘房志,挖掘深圳楼市机会,分享粤港澳大湾区红利。